葫芦先生教你如何用葫芦智慧解析学习
5月5日,葫芦先生(云南城规建筑集团董事长、葫芦商学院院长)于云南城规建筑集团四楼会议室举办《葫芦先生教你如何用葫芦智慧解析学习》专题培训。云南城规建筑集团全体员工参与此次培训,共计22人参加培训。
葫芦智慧告诉我们学和习的区别:学为葫芦下半部,是求知;习为葫芦下半部分,为实践,践习,是习惯本能,就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反复训练才能展翅高飞。學:双手“臼”,“爻”为阴阳八卦“宀”在屋形下。子,孩子,译为:小孩在屋檐下学习长者的阴阳八卦。習:“羽” 小鸟 “白”白天 译为小鸟在白天振翅高飞,练习飞行。时:时空角。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其中的时即为时空角,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适当的时间、空间、角度下践行。学习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燕子筑巢;
2.母猪吃食;
3.老牛反刍;
4.美女穿衣;
5.王者归来。
一、葫芦智慧是什么
一,河图生发智慧,生生不息
河图表示的是自然时空,表示先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故阴阳皆顺时针旋转,表示生生不息。河图顺以生,洛书逆以克。也可以理解为,河图相当于先天八卦,表示天地生生不息,提供能量,相当于自然环境。而洛书坎离当令,讲的是人道,逆向是为了把能量转化为人所用。算命要用后天八卦,算道要用先天八卦。
二,河图为形而上,不可见,为气,体现精神,洛书为形而下,可见,体现物质。
河图性阳体虚不可见,洛书性阴体实可见。河图5组数字组成,5为阳,故性阳。5组数字都由2个数字组成,2为阴故体阴。体阴用虚,故河图无形象可见,为气。洛书由8组数字组成,8为阴,故性阴。8组数字都由3个数字组成,3为阳故体阳。体阳用实,故洛书形象可见,为质。
三,时空角
河图代表天主控时间,洛书代表地主控空间,人类代表万物主控角色。河洛的运用场景丰富,作用巨大,葫芦智慧借用河洛代表天地人,如虎添翼,更是毫不逊色。
四,河洛一体,天地人合一,体现葫芦智慧。
河洛是一体的,河图主常主静,洛书主变主动。故河图与洛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在太极图里,阴阳的互生变化种种,都是河图与洛书的互生互根、互相依存的关系。太极图里阴阳鱼的眼睛,就是河图与洛书的中心。河图主全,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故极于十。我们有十全十美的说法,河图为圆,表示圆满,故有数字十。从十进制我们也知道,十是一个周期。而洛书主变,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故极于九。
五,葫芦智慧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周易》息息相关。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是指天地未分时的浑沌整体,两仪是指天地,四象是指春夏秋冬四时景象,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人们认为这八卦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序卦》谈到了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先有天地万物,然后才有人类、家庭和社会。
六,盘古开天地,葫芦分阴阳。
伏羲是古代第一个拥有可靠真实身份的神祗。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等。处于新石器时期中晚期,相传他是华胥氏之子,是女娲的哥哥兼丈夫,为上古三皇之首,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与黄帝同被尊为人文始祖。在中国神话里,他与女娲一样也是人首蛇身。另有一说伏羲即盘古,传说中创世之前,世界是个浑沌体,被形象地表述为“葫芦”,葫芦从中剖开,即天地剖开,阴阳分离,《诗经》便有“暤系瓜瓞,民之初生”的记载。葫芦又演升到洪水方舟,盘古开天地。“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演变出盘古开天地的传说。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论证指出,伏羲、盘古均为葫芦的拟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在陶器发明之前,先民尝试着用各种瓜皮取水,逐渐认识到葫芦最适合做取水用具,形成制瓢技术,这就是匏析成瓢。伏羲氏可能是匏析氏,就是把葫芦系在腰间增强浮力以便涉水渡河的意思,“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步,南人谓之腰舟”。
葫芦大智慧:道就是八宝大葫芦,是哲学思想的源头。道是整体,整看葫芦,竖看是8,横看无穷∞,生发智慧,大道至简。术是部分,术为小用,葫芦中分上下都是0,剖则左右都是3。
一,道,就是大葫芦。
道是个混同而不可分的整体,庄子虚构了浑沌这个象,作为寓言形象流传千古;老子也用了一个象,却是个寻常之物,是什么呢?——朴,葫芦。为什么会选葫芦呢?因为它有几个特点:内涵混沌、体现圆浑、中示虚空、包孕生命。老子拿它来暗喻具有创生能力的道,是一个神秘的整体。
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道,深奥玄妙,难以述说,只能勉强地以譬喻来形容:混沌如葫芦。老子拿葫芦来说明道,强调的正是它们之间相似的要害:混沌。俗话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猜不透心生好奇而显出神秘性。这描绘的是道的总体形象。
道能催生万物自化,万物自化的过程中,我将用朴的整体力量来充实他们,使天地间自然安定平稳。这说的是朴(葫芦)的作用:万物自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作,出现离道膨胀变异的状况,导致混乱,阗之以朴,天地自正。既然朴有正天地之功用,那么该如何保持朴(葫芦)的神奇力量呢?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冒着被误解为蒙昧主义的风险,提出了著名的三绝三弃,振聋发聩!这正是浑沌不能开七窍的原因。用封住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办法,切断所谓主客观的联系,杜绝和摈弃一切主观意念,只有如此才能“见素抱朴”。见:现,呈现,自然的呈现,不是用眼去看见。素:未染色的生丝。朴:未剖开的葫芦。只有去掉人为的干预,抛却人类的自作聪明,拨开精神的迷雾,才能现出自然天性,保持原生态的浑沌,坚守本性的同一,抱住整全的葫芦。
只有圣人无为、好静、无欲,才能让民众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正常地生活,从而保持淳厚质朴的天性。
道是永恒的,没有名字,像葫芦一样浑然一体的,独守其小的,然而世界上谁也不想进一步役使它。只有朴(葫芦)以小的姿态呈现,才能得以完整地保全。
道是完整的朴,不可分割;朴散则不复是道,只能为器。要是把朴分散开来做成器具,比如把葫芦中间剖开制成瓢,圣人如果把器具用在具体的方面,最多只能发挥器具某一方面的功用,而丢失了道的整体性,所以老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制无割”的思想。
三,葫芦剖成瓢?
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老子说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混成之物,然而又偏偏看不见摸不着,无可名状。可见,道既不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又不是主观的一念之想;是老子说不清还得强说的一种非物质性存在。所以道既非主观又非客观,却分明又拥有能令天地自正的强大力量,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道是主客不分的混成之物。上士闻道,努力去践行,说明他相信道的存在;中士将信将疑和下士嘲笑,说明道并未被他们认识。认识的困难源于道具有充满着神秘感的混成性,正因为道这个混成之物主客难分,所以不能将它割裂,而要守护它的整全。这就是老子提出大制无割的原因。
浑沌(葫芦)是时、空未判,阴、阳未分,天、地未生之时的气的状态,是朱物或日待物的原始状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无美之美未始有美却包含着一切美的种子。
壶子(葫芦)是《庄子》浑沌主题意象的又一个人格化变体,这个意象体现出一定的生态自由美。《庄子·应帝王》中壶子示相的四个步骤被叶舒宪称为返胎的四步程序。第一天,当壶子故意闭塞了至德的生机,相面后季咸说壶子活不了十天;第二天,当壶子展示了其善道机“状态,季咸认为又有了生机并将其归为自己的功劳;第三天,当壶子展示了衡气机”状态季咸便不能够相出什么:第四天,季咸看相,立未定,自失而走”,这是因为壶子显示的是“朱始出吾宗”、“与之虚而委蛇”的混沌状态。
另外:叶舒宪还曾详细地从辞源学上解释了”一“与道”、元气”、混沌“等相通的现象。他说,”一“的原型就是壹”,壹“取象于壶“,而壶“则取象于葫芦,壶、瓠同义·这其中就包含着对原始的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崇拜。所以说,壶子示相“的四步返胎表演故事展示了庄子慕道的一种生存方式他所描画的从有序向混沌的回归,即生命重新返回孕育之胎状的可逆性宇宙创生程序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启示意义。如后世道教徒以葫芦作为随身法器·并且幻想能够将自己和天地都一一收束到葫芦之中,从而创造出壶中天地“的美丽故事,包括常有后人将自己比作壶子、壶公等,都明显受到庄子及壶子“意象的影响·这些来源于《庄子》的原型意象也都体现出了追求生态自由之美的良好心愿。
古老的神话里认为,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是远祖的声音。混沌葫芦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就有了,它生长在不周山之上,而且它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葫芦后来化成了不同的宝物,存在于天地之间。